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收藏 > 抗战文物民间收藏迎来新高潮(高清组图)

抗战文物民间收藏迎来新高潮(高清组图)

时间:2016-09-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抗战文物民间收藏迎来新高潮(高清组图)

李海东向记者展示购入的拍品

  原标题:抗战文物民间收藏迎来新高潮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吴家迎):这是位于北京市东三环南路的五环大酒店六层的一个大厅,10日下午4点钟,正在进行的是华夏鸿禧专场拍卖会文献专场,一批抗战史料正在这里上拍,其中既有中国摄影家记录抗日英雄的照片,也有日本出版的宣扬侵略战争的画册,这些拍品吸引了很多专门从事抗战文物收藏的人士。在这里,我们意外见到了两周前在中国书店秋拍上买下了《琉球国全图》的长春收藏家李海东,这次他看中了一批老照片。拍卖间隙,李海东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收藏故事,“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对这个说心里话就是喜欢,但我认识上去之后,我觉得是一种责任,并不是说它本身的价值。把我们过去老一辈这种精神,还有我们改革开放这几十年这些人为国家做的贡献,我觉得我们应该珍藏,我们去弘扬这些人的精神和智慧,这样才能站在一定高度去搞收藏。”

  李海东是一个企业家,也是吉林省收藏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的会长。他收藏是从15年前开始的,到现在藏品已经接近3万件,都是红色收藏范围内的。李海东说,在抗战题材文物收藏方面,近年来吉林省内也非常热。“(吉林)省内呢,收藏爱好者比较多,有个人喜欢的,有从事经营等方面的,像收藏抗战系列的也是很多,民间这样的人手里有很多的文物,包括年龄大点的也有,年龄小点的也有。”

  谈到收藏市场的走势,李海东说,收藏的人多了,抗战文物的价格也节节上升,特别是那些正面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珍稀文物,其中尤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文物为最,作为一个收藏者,这种感受是实实在在的。“这几年价格确实有上升,5、6年前,那时候可能花几千块钱,现在就花几万块钱了,那时候几万块钱,现在就几万、几十万的都有了。文物价格也跟稀缺性有关系。”

  为了弄清国内抗战题材文物民间收藏的走势,我们专门采访了中国著名红色题材收藏家秦杰。他表示,现在抗战历史题材文物收藏呈现新热潮,一方面是中国人对那段历史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而上一个抗战文物收藏的高潮也是在抗战胜利60周年前后。“抗日战争史料文献收藏实际上是第二次高峰了,十年前有过一次高峰,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一个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一个是邓小平百年诞辰,一个就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连着三个大的纪念日,抗日战争史料收藏达到了一个高峰。”

  秦杰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批具有鲜明地域和专题特点的收藏家已经成为抗战文物收藏的领军人物,他们不但拥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而且还开设了很多私人博物馆,向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展示抗战这部民族史诗。“在成都的樊建川企业家,建川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的抗日战争史料超过2万件,展示性和文物价值非常高;上海期刊大王,创刊号大王冯建中,50出头,普通的工人,他收集创刊号,民国时候的期刊创刊号1800件,新中国的创刊号超过1万件。河南的杨翔飞先生,杨翔飞有几万件抗日史料,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出版物最少的、文物文献留下来最难的是共产党、是八路军和新四军,他们在历史上留下来的东西能收藏到手,难度系数非常大。八路军新四军的东西全国范围内他最多,他最好。在山东,闫栋华,部队的退休干部,他手上有5万件藏品,收藏界非常尊重他。”

  秦杰还表示,近年来又有一批后起之秀加入抗战专题收藏,他们选择那些还没有被深入挖掘的收藏专题,利用拍卖会等渠道果断入手,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形成了自己的收藏特色。他还特别点出了长春的李海东。

  像其他收藏家一样,李海东的梦想也是在家乡长春建立一个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主题的私人博物馆,这个梦想2015年就要变为现实。“名称没有呢,网上域名注册好了,这个馆我是想初步在长春建一个,大概再几千平左右,如果要复制成功的话,我可以到全国各地,到北京,到上海各个地方都开一个。”

  面对风起云涌的民间抗战文物收藏热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认为,这肯定是一件有积极意义的事情。“民间收藏现在是比较热,有很多人是有志于民间收藏,这是好事,因为这反映了整个社会对这段历史的重视,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把散落在民间的一些文物搜集起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供给国有的博物馆、纪念馆,或者是私有的或者是民间的,这种形式是对其他博物馆文物征集的一种补充。”

  李宗远说,作为国有专门机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对同类民间私人博物馆也很支持,经常与它们进行各种合作与交流。“像这样一些民间的抗战类纪念馆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国有的纪念馆对他们的支持,我们也在长期的进行合作,长期的进行相互举办展览、学术研讨,文物的征集、交流等方面,现在不管国有、还是民间的,都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1 2 3 4 5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