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运河文化志愿者在行动
时间:2016-09-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2016-09-02 | 来源:杭州日报 |
文化志愿者在为运河博物馆的游客进行讲解
诗歌朗诵会
文化志愿者开展手语说明
半山立夏节
文化志愿者在读书节上
小河人文讲堂
传授太极国术
在一页历史和一首歌谣之间,我们是一行小小的注解。
在一片蓝天和一河星辰之间,我们是一声不变的诺言。
在一季风雨和一片土壤之间,我们是一颗快乐的种子。
在一座山峰和一道峡谷之间,我们是一处别样的洞天……
这是一首写给拱墅区文化志愿者的诗,名字叫做《我们和世界之间》。作者张建青,正是志愿者中的一员。
在运河边,有一群文化志愿者,他们活跃在各大文体场馆里,活跃在文化市场监管的一线,活跃在文化宣传的主阵地,活动在各场文体活动中。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运河文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运河文化志愿者!
音乐节摄影展民俗体验 运河漫步立夏跑山
运河边的文化大戏 真精彩
今天,拱墅的群众文化中,有一句诗意浓浓的宣传语——让“让世界听见、看见、遇见”大运河。
举办一场大运河音乐节,让世界听见大运河的声音; 举办一场大运河摄影展,让世界看见大运河的风采;举办运河民俗文化体验周活动,让世界遇见运河人家的生活。
除了文化活动,还有以“运河四季游”为主线的体育和节庆安排,从“新年健走”、“立春送福”、“皋亭修禊”、“半山立夏节”,到“大运河文化节”、“大运河庙会”、“运河元宵灯会”。
运河的文化和旅游,成为一张张金名片,走进拱墅人和国内外游客的身边。
展示的同时,拱墅的文化注重交流——今年,相继举办了第三届“一河串百艺”杭州(国际)运河文化创新设计营、第四届太极游艺大会、皮划艇大赛、“东皋心越古琴中日文化交流会”等一批特色文化交流活动。
大量公共文化场馆,成为拱墅文化人的新家园。
2015年12月30日,拱墅区“两馆”新馆——拱墅区图书馆、文化馆开门迎客。 “隔壁邻居”是正在建设的运河中央公园,有运河大剧院、拱墅区体育馆。
“两馆”建筑面积8100多平方米,新图书馆总藏书32万册,阅览位750个。设外借阅览室、少儿阅览区、休闲书吧区、自修区、文献采编、多媒体信息服务中心等区块。文化馆新馆内,最大的亮点是体验式的互动。设绘画培训教室、视听室、文学工作室、摄影工作室、戏曲工作室、民间艺术培训室等。
位于运河广场的图书馆原址,将成为全省第一家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图书馆。你可以看到全省各地的非遗精品展、资料、文献等。拱墅区文化馆旧馆建立老年公益培训基地,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文化服务。
运河边,还新建、更新室内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15处。而多年的热门群众文化基地“草营8号”、“运河大讲堂”、“运河少儿影评院”、“好奇实验室”、“运河画院”,则推出了送培训、送讲座、送展览等系列文化惠民举措。
国学青瓷柔道古琴 以茶以歌以舞会友
运河边的民间团队 真厉害
文化体验点,是运河边独一无二的风景。
拱墅区人热爱文化事业,大量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场馆建设。
徐门古琴馆、柔之艺太极馆、畲族馆、剑瓷视界、南北戏楼、拱宸国学讲堂、舒羽咖啡、布米咖啡、老开心茶馆、亚洲书院……他们或古朴,或时尚,或安静,或热闹,
体验点的常态化开放,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体验。而这些文化体验点的创始人,正是运河文化志愿者的成员。
亚洲书院主办的2016中国诗歌春晚,道出了运河的故事。杭州首家畲族馆落户青莎公园,通过畲族人家、畲族非遗、畲族家耕三大区块展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柔之艺太极馆内,一批痴迷于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来了,杨氏太极第六代传人金晖老师手把手地传授了国术太极,并请客人体验了国粹书法。
文化人的自信和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运河文化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文化志愿者、作曲家黄于群老师以《我们和世界之间》为题,创作了一首给文化志愿者的歌。文体团队“歌声与微笑艺术团”创作了《我们和世界之间》——一支献给文化志愿者的舞。拱墅区文化馆“运河小歌手表演团”创作了歌曲《 你好! 九月 》,用孩子的口吻,童趣的表达,唱出了运河畔小朋友对喜迎G20的美好愿望。
文化志愿者、知名媒体人安峰老师有一肚子的故事要讲,他与另一位文化志愿者,运河民俗画家吴理人合作,创作了中英文连环画《画说运河》,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半山娘娘、水晶杯等十个运河故事。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莅志愿领跑半山立夏节“跑山”活动;文化志愿者、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孙侃编撰了《天堂流过一条河》,运河博物馆与解文教育的陶林老师合作编写的《运河南端》,也从不同的侧面描绘、讲述了拱墅的美景,运河的故事,共同发出了拱墅文化志愿者的声音。
专业讲解亲子活动 中英双语微笑服务
文化志愿者在身边 真贴心
刘美玲,上海外国语学院的首批大学生,担任过大学英语老师,从事过对外贸易,退休后回杭州,她开始加入运河文化志愿者队伍。2013年起,拱宸桥畔的博物馆群落、河畔书屋、江墅铁路遗址公园陈列馆等地方都可以看见她活跃的身影。
无论严寒酷暑,每周6天,她用最热心、最负责的态度帮助维持馆内秩序,疏散群众,解答参观者的问题。她的 “微笑服务”,让参观者,特别是外国朋友以愉悦的心情参观学习、了解博物馆的内容意义,也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
除了自己做志愿者,她还邀请自己的学生加入志愿服务。
“快乐自己,方便他人。”她说,希望志愿者队伍能日益壮大规范,为宣传、保护大运河这一世界遗产出更多的力。
随着运河知名度的提升,游客更多了,仅运河博物馆的日均接待量就达2000人以上,对讲解和服务的需求随之加大。
拱墅区文化志愿者在行动,他们每天早早地来到馆里,帮助游客过安检,引导游客有序参观,耐心地提供多语种的讲解服务。
更特别的是,今年以来,运河边的文化志愿者中,有了更多国际面孔。
“Hello, welcome to HangZhou!”拱墅区文化馆的培训教室里一位高颜值大长腿的年轻人正在教小朋友学英语,他叫张之扬,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私立高中12年级的学生。
“我到拱墅区图书馆借书,赶上运河文化志愿者的征集,就想着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小朋友服务,所以,就趁着暑假教小朋友一些日常的英语对话。” 张之扬说,能成为运河志愿服务的一分子,感到特别高兴。(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
[收藏] [推荐][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