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孤岛--郭彬彬水墨作品
时间:2019-01-09 来源:中国国家收藏网——引领 作者:guifeng“一望可相见,一步如重城,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是时人Littlesen的一首诗,在我的画面中,我刻意将渺小的人物和漂浮在巨大虚空之中的怪山异石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照和视觉冲击。画面中所有的人物看起来都渺小到微不足道,它们散落在画面某个角落,只有从人物之间的组合关系中,观者才能模糊地感知或推测出画面所表现的场景或意味。而这些场景也是偶然的,模糊的,不清楚的。
画面中经常出现的,是寥寥几个人物,以不同的姿态朝着各自的方向走去,或者彼此相遇,或者呈现出各自的动作。而它们的面孔或表情,则是可以忽略的。人物的所处背景,即那些巨大虚空中的怪山异石,则采用传统绘画中的山水构造。实际上,中国传统绘画的山水并非真实山水的客观再现,而是经过画家精心重构的山水,从而也是变异的山水,是画家心中的山水的投射。 而我的画面中山石的颜色、海的颜色,又有别于传统绘画中的山水,或者说,已经从中有所抽离。画面中大片的蓝色和富于层次感的灰色或黑色,通过本来是特别舒服的颜色,营造出隐隐不安的气氛。那砂石的漂浮,那山向不同方向的游离,那嶙峋的山石与碧蓝的海之相接……无不给人一种压迫感和紧张感。这变异的山水,一如异化的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传统和自然都失去其固有的力量,再也不能提供给人类以情感的依靠甚至慰藉。人们被孤零零抛入这看似现代实则荒芜的世界,即所谓的现代荒原,不再受到过往漫长岁月里固有的庇护。
从此,人们失却信靠,毫无目的,内心悲凉,只能孤独地、徒劳地、然而又是永不停息地在这现代荒原中寻求自我救赎,正所谓“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荒原意识,缠绕着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的知识分子,在小说中,在戏剧中,在哲学著作中。而我则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这一主题的表达:无助的个体与他所处的环境之间,完全没有任何情感的链接,自身与身旁无生命的物体也无任何不同,最终只能被巨大的虚无所包裹。画面中经常出现的元素玫瑰,则象征着在这异化的世界中唯一的救赎——爱情,然而这玫瑰又是四散漂流的。事实上,连这最后的救赎最终也不过是一种幻像,转瞬即逝是它的必然命运。画面中描述或体现出的变异的、看上去远非真实的世界,恰恰是现代人最为真实的、无可逃遁的处境。作家海明威认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却觉得,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磅礴大雨里,我在守护你 68X85cm 2017 纸本水墨
朝天开了一枪 46x68cm 2017 纸本水墨
抽支烟 46x68cm 2017 纸本水墨
天空下起了玫瑰雨可我想要的不是玫瑰 46x68cm 2017 纸本水墨
我和你一起摸到了闪电 46X68cm 2017 纸本水墨
斜风细雨不须归 46x68cm 2017 纸本水墨
试探 46x68cm 2017 纸本水墨
郭彬彬
1980年生于湖南常德
1999---2003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3---2006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第三工作室,师从曹力,陈文骥,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责任编辑:gui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