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玉雕迸发新鲜活力,玉雕大师翟倚卫带你走进他的创作世界
时间:2019-05-27 来源:中国国家收藏网——引领 作者:guifeng2019年5月12日,历时五天的2019上海国际珠宝首饰展览会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上半年中国大陆品牌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际性珠宝展,在活动期间,主办方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举办多场行业论坛及专业会议,论坛期间,网易艺术采访到了中国玉雕大师翟倚卫先生,他向我们展示了以海派玉雕为代表的中国玉雕文化是如何走向世界、让世界瞩目的。
网易艺术:作为中国玉雕大师,您在设计雕刻时比较注重哪些方面元素?
翟倚卫:我比较注重文化元素,首先坚持东西的原创性,以及雕刻本体的文化内涵、艺术内涵、文学性、唯美性和现代性,这些都要得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玉雕是一个非常传统的门类,如何在延续传统优势的同时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现代气息,是设计的主旨。
网易艺术:在具体操作中,您是如何让传统玉雕展现出现代美的?
翟倚卫:首先是观念,怎么样去认识传统美术、传统玉雕以及现当代艺术风格,我觉得每个地方都有一种科学的元素、一种审美观,我们会用现代点的元素把它们相结合。 无论是从美术的角度还是美学的角度,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把惯用的东西用新鲜的思路呈现出来,这是我们应该保持的创作思路。
网易艺术: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跨界,您如何看待“跨界”?
翟倚卫:其实我认为并不存在所谓“跨界”, 当然非要割断来讲,也可以说算是跨界。重新审视一下玉雕,尤其是我们现在做的珠宝,其实是把传统的元素重新拿来设计发挥,让年轻人喜欢,并通过它点燃年轻人对玉文化的热爱,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
网易艺术:玉石在国内虽然很受欢迎,但比较难打入国际市场。在您看来要如何让玉雕走出国门,让世界上更多人接受它?
翟倚卫:走出国门是相对的,如果以现在的观念去看的话,它没有走出国门,但是你要从历史角度来讲,玉雕早就走出国门了,大英博物馆卢浮宫都有玉雕作品,但是。其中存在着文化覆盖和文化自信问题。当我们的艺术没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的时候,外国人可能比较被动不愿接受,但放眼之前几千年,我们在世界上领先的时候,文化覆盖率是很高的,不管从文字还是玉雕作品,都被周边很多国家所接受。当时我们为什么把陶瓷文化、茶文化输出去,而不是玉石文化?因为玉石资源太珍贵了。当我们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再次树立起真正的现代中国艺术价值及审美观的时候,文化覆盖率也将得到实现。那个时候,我们的玉石文化自然而然的就被全世界接受了。
网易艺术:您个人比较期待玉雕有一些怎样的新玩法呢?
翟倚卫: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觉得现在大家都是把玉石作为把玩和配饰,将来随着福利的增长,个人及家庭生活越来越富裕,玉雕在未来的新玩法自然就多种多样了,可能会进入到生活艺术中。
翟倚卫, 本名翟念卫,1961年生于上海。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毕业,先后至日本、瑞典进修,参加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大师高级研修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海派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中国玉雕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宝玉石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海派玉雕协会创始人之一。至今多次荣获“天工奖”“神工奖”“百花奖”“玉龙奖”等全国所有重要奖项的金奖。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永久馆藏。
责任编辑:gui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