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运思 夺造化——程大利先生新作赏析
时间:2019-07-03 来源:中国国家收藏网——引领 作者:guifeng
观古贤原作有得
程大利
乾坤孰开辟,日月谁磨洗。
山川既融结,寒暑更相递。
取象太虚中,悟道真源处。
拂觞青枫林,鸣琴白沙渚。
郁秀藏孤岩,神明降平楚。
天地任剪裁,笔落惊风雨。
古来诸巨手,能浇块垒平。
有兹仁者乐,况乃烟霞侣。
去俗忘毁誉,养拙自我舆。
笔墨随简淡,逸气得其所。
余后何为哉,畅神而已矣。
己亥春于师心居定稿
七 五 自 度
松兰举目临窗好,坐隐寒斋满壁图。
妙境常思三昧起,天机应悟一心初。
忘怀尘事桑榆近,过眼浮名岁月疏。
游卧江山馀道味,更从何处问清虚。
程大利己亥夏于师心居
马陵山有此洞
写生册页选
46cmx60cm
天山之一
写生册页选
50cmx66cm
写生册页选一
46cmx60cm
安享夏风
写生册页选二
46cmx60cm
笔惊重岚
写生册页选三
五百岁
写生册页选四
46cmx60cm
他在追求绘画中的“内美”。这是笔墨艺术的至高境界。他认为“内美”的追求与中国古典哲学审美精神一致。内美不是靓美,不是巧媚,不是毕肖,不是艳丽,它可能是平朴,甚至“粗头乱服”,但它精神内存,能久读不厌。内美重藏不重露,重隐不重显,重内敛而不事张扬。又见力、见情、见趣、见境。在漫长的探索生涯中,程大利的山水画做到了。
他表现山川结构,以意象为主,不求形似。大量使用无规则的曲线及点,笔势随心,意到笔到,画面活跃且笔法丰富。似山中所见,又无山中所见;似满纸笔墨飞动,却又见山中诸物俱在。一任自由的心绪在纸面上流动。他不为墨色所拘,有时加入色彩,水、墨、色浑融交响。这些新的技法的运用并不露出“法”的痕迹,一派天成,从而使他的绘画语言更加独特,更清新,更具有天然的艺术魅力。
程大利先生已经走在当今中国山水画的高峰。今后他究竟能够走多深,多高,多远,我无法预知,但他的不断探索,不断扬弃,不断深入,可以提供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因为他的潜质、知识储备、人生阅历和精神境界,都为他准备了充足的动力。祝愿程大利先生能给我们更多的喜悦和收获。
林阳《师心终不悔 笔墨未阑珊——记编辑家、中国画家程大利》节选
六经注五岳
81cmx44cm
八荒优游
172cmx97cm
石猴观海
68cmx57cm
神仙过处
69cmx34cm
且看孤鸿明灭处
69cmx34cm
神龙戏海
69cmx34cm
寸园纪事
溪山悠远
64cmx42cm
挥毫当得江山助
76cmx52cm
鸣琴
66cmx49cm
静观大化
59cmx34cm
烟霞夕照
85cmx53cm
绿 雨
60cmx42cm
雷奔万古
39cmx52cm
绿洲吟
50cmx38cm
惊龙
50cmx38cm
他以今人之眼与今人之心察悟古人之眼与古人之心,将历史积淀、当代眼光与自然物象交融考察,不作刻意的符号图式的夸张,也没有对理性逻辑的过分强调。通篇流淌的是沉浸千年的学养和心灵释放的自由。这种厚重又深刻的表现力需要学问、素养、功力达到一定高度时方能在一个人身上融通释放,非大家不能为也。
程先生的艺术高度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从其“师心”的定位到编辑职业的积累以及超人的禀赋和勤奋,成就了他宏大的艺术气度和精到的笔墨技法。从他一幅幅生机腾腾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纯正的中国气息,也看到了已被消化了的西方构成元素和表现性。是山水画领域中崭新的精神气象,体现着这个时代的思考高度。
节选自陈仕彬《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 读程大利画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