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资讯 > 紫禁城里“观鱼知乐”:曾有279种金鱼游曳宫廷

紫禁城里“观鱼知乐”:曾有279种金鱼游曳宫廷

时间:2019-07-31  来源:中国国家收藏网——引领   作者:guifeng

紫禁城和金鱼的渊源非常久远。明神宗万历皇帝就是个金鱼鉴赏家,明代宫廷中很多地方都有养金鱼的大鱼缸。每年中秋节,各宫院都要举行赛金鱼活动。鼎盛时期曾有279个宫廷金鱼品种争奇斗艳,异彩纷呈。文人雅士也喜爱饲养金鱼,追慕庄子濠梁观鱼的悠闲自在,欣欣然忘却尘世烦扰。7月30日,“观鱼知乐——宫廷金鱼文化与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联展”在故宫延禧宫开幕,展出近200条宫廷金鱼和34件金鱼题材文物。

这次联展是由故宫博物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主办的,联展分为金鱼展和金鱼题材文物展两个部分。其中,金鱼展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办,以16个木海陈列于延禧宫院内,持续到8月11日;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展位于延禧宫东侧一层展厅,持续到8月30日。本此联展延续了“实物+文物”的展览思路,文物与实物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再次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

金鱼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艺术题材,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金鱼源自野生鲫鱼,自南宋开始被人工饲养以来,至今已近千年。文人雅士喜爱饲养金鱼,追慕庄子濠梁观鱼的悠闲自在,欣欣然忘却尘世烦扰。金鱼又与“金玉”谐音,寄寓人们对“金玉满堂”“金玉同贺”的美好祈愿。

“木海观鱼”入故宫

紫禁城和金鱼的渊源非常久远。根据史料记载,明神宗万历皇帝就是个金鱼鉴赏家,明代宫廷中很多地方都有养金鱼的大鱼缸。每年中秋节,各宫院都要举行赛金鱼活动。清中期以后,皇帝及达官贵人都把赏鱼作为一种乐事,纷纷于园林或府中凿池养鱼,宫廷金鱼又重新振兴。

鼎盛时期曾有279个宫廷金鱼品种争奇斗艳,异彩纷呈。皇宫、王府都会雇请专业的养鱼技人,唤之“鱼把式”。从雍正帝起,北京的金鱼池有了交皇鱼的贡例,每年要挑选一批品质优良、品种新奇的金鱼送入宫中,蓄养在御花园内。清朝灭亡后,宫廷金鱼流散民间。随着时代的变迁,金鱼已经不仅仅是人们品玩的佳品,更成为了北京都市渔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传承加上大众的喜爱,宫廷金鱼也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

宫廷金鱼是几百年来,原始金鱼演化发展、变异选择、人为定向繁养、培育的结果,是中国千百年文化积淀和匠人心血的凝聚。此次金鱼展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办,共展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福州、苏州等12个地区42个品种的近200条宫廷金鱼,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世间珍品。其中鹅头红、王字虎头、奶牛花兰寿、十二红龙睛蝶舞、雪青望天球等品种更是金鱼界的“翘楚”,比较罕见。

展出使用传统木海,共4个元宝型(210cm*130cm)大木海和12个圆形(直径116cm)小木海,排放在延禧宫灵沼轩东、西、南三侧。展览期间每天定时抽换部分水体,使用气泵增氧,并通过遮阳防雨措施保持水温水质稳定。并有管理人员现场巡视保护,劝阻捞鱼和投喂行为。

到故宫博物院“观鱼知乐”

延禧宫东侧一层展厅的“观鱼知乐——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展”,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遴选出金鱼题材文物34件,与庭院内游嬉的金鱼一同展出,旨在使观众朋友一边欣赏美丽的金鱼,一边了解传统的金鱼文化,获得更加深刻、有益的参观感受和文化体验。

展览分鱼之乐、鱼之意、鱼之器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以带有生动金鱼图案的瓷器与织绣类文物为主。瓷器上常用矾红彩来描绘金鱼灵动的身姿,有的甚至加上金彩来表现出金鳞游曳的效果。服饰上的金鱼图案或制成底纹或绣成绦带,更有设计成金鱼形状的女式棉鞋,显得尤为别出心裁。此单元展出一幅长达13米的《金鱼百影图卷》,由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的母亲金章女士于1909年所绘,笔墨灵动秀润,非常富有表现力。

责任编辑:gui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