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艺术金融 > 艺术金融究竟有没有戏?(组图)

艺术金融究竟有没有戏?(组图)

时间:2016-09-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原标题: 艺术金融究竟有没有戏?(组图)

艺术金融究竟有没有戏?(组图)

艺术金融究竟有没有戏?(组图)

艺术金融究竟有没有戏?(组图)

  随着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与金融之间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现象日益显现。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已逐渐成为文化产业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资本化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金融机构的积极介入,金融手段的创新使用,融资体系的不断完善,都在助推文化产业加速升级发展。

  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指示和精神,2016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因此,2014年至2015年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去年一年中,文化产业新政密集出台,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支持文化产业与金融等领域全面融合发展,为文化产业大发展扫除障碍。从2014年的情况来看,文化产业中的多个领域,如影视、娱乐、动漫、演艺、出版、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也取得了较明显的发展。然而,艺术品市场作为《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2014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整体行情尚未见回暖,市场仍然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而艺术金融的发展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一直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在困境中艰难挣扎着……

  艺术品信托和基金:清算旧账翻新篇

  2010年至2011年,伴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泡沫急剧膨胀而爆发的这一波艺术品信托和基金热潮在2013年至2014年有了明显的降温,由于国内艺术品信托和基金产品发行周期普遍设计为2-3年,因此,到2013年就已经开始面临严峻的兑付压力。据统计,2013年有29款艺术品信托产品期满需兑付,涉及资金额达26.42亿元。因此,2013年也被称为是“艺术品信托退出之年”。

  而到了2014年,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持续调整,加之监管政策趋严,艺术品信托和基金市场已难堪重负,去年底爆出的“中信墨韵1号”兑付风波事件,则将艺术品信托和基金推向了被全面“清算”的边缘。

  深圳杏石投资于2011年8月发行的“中信墨韵1号艺术品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信墨韵1号)”产品,按照信托期限3年的规定,本该于去年8月到期。然而到期后,投资者却并未收到本金和三年的收益。根据该信托计划成立公告以及产品介绍显示,“中信墨韵1号”共募集信托资金3100万元,其中机构委托人1人,为深圳杏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自然人委托人16人,由工商银行承销,并作为信托资金的托管行。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由中信信托根据投资顾问——深圳杏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建议,参与近现代和当代中国书画作品类艺术品交易,闲置资金则用于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据知情人士介绍,经过协商,由深圳杏石投资单方面向投资者出具清退方案,将分4次兑付给投资者。截至目前,杏石基金是否按承诺兑付,外界不得而知,其在深圳的办公室也已经人去楼空。

  “杏石投资的兑付风波并不只是个案,恰恰是目前国内艺术金融市场在困境中挣扎的一个典型。”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这样表述。

  “艺术品是一种长线的投资品种,艺术品信托和基金产品的运作周期设计为2-3年本身是极不合理的。这种投机性的操作所伴随的必然是投资的高风险。现在国内艺术品信托、基金产品之所以遭遇集中清算,最关键的问题其实是来自于操作和运作这些产品的管理团队。他们只是想利用艺术品来融资,用融资到的钱在其他领域进行投机,想短平快地赚钱,其出发点根本就不是想通过艺术品自身的增值来获利。”资深艺术品收藏投资顾问朱大成对记者说。此外,朱大成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的艺术品信托和基金产品周期大多为2-3年,承诺的年收益率平均为12%左右,三年就是36%,还要加上产品的发行成本、担保成本、管理成本、仓储成本等。如果是通过拍卖的方式购得作品或进行变现,还需要支付给拍卖公司15%的买方佣金和10%的卖方佣金,以及3%的卖方个人所得税和1%的保险费等。此外还要缴纳17%的增值税。如果是在海外进行拍卖,还需要缴纳关税。把这些林林总总的成本加起来会发现,这些艺术品必须在2-3年内实现翻倍增值,才能使运作方收支勉强持平,不至于亏损。但艺术品投资要想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增值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在艺术品市场最热的时期也很难实现,更不要说现在艺术品市场是在一个深度调整的阶段。艺术品投资至少需要5-8年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对此,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也深有同感。孔达达表示,艺术品金融的操作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即便是史上号称运作最成功的艺术品基金“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设立,在2000年前后将购买的艺术品基本出清,历经30余年,最终名义上的投资回报率是11.4%,如果扣除通货膨胀率等,也就只有4%的纯收益。

  艺术品金融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去年6月,与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新规征求意见稿配套的风险资本计算表终于露出真容,在“融资类”项下的“艺术品信托”被官方列为高风险业务,其中,艺术品信托高达6%的计提风险比例,在所有信托业务中居于峰值。2014年7月,银监会正式印发了《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俗称“35号文”),明确了银行不得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理财产品介绍,要求信托公司加强主动管理能力。银监会的这一做法被业内人士视为长期以来国内信托市场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即将被打破的信号。“以前大家买信托产品的积极性很高,也是因为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而"35号文"的出台,意味着刚性兑付今后将不再靠谱,这也将会使投资者对艺术品信托产品的风险有更加理性的判断。”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这样解读道。

  此前,艺术品信托和基金产品主要是利用银行庞大的客户资源优势向其高端客户发售,银行收取一定比例的通道销售费用。随着现在艺术品信托和基金风险不断暴露,银行的此项通道业务也面临全面收紧。

  而几乎同一时间,证监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将艺术品、红酒等为投资对象的私募基金纳入调整范围。业内普遍认为,未来艺术品信托或将由私募接棒,并将对行业带来利好。“私募基金管理规范后,就可以自行发起设立了,没必要再借助信托的平台,会更加便利、灵活。”某艺术品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因此,业内认为,艺术品信托这种形式已经走向没落,而私募将取而代之。

  评估和流动性制约艺术品金融发展

  中国艺术品金融的发展,从2007年民生银行推出国内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基金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已经走过了近八个年头。但至今尚未有很成熟和成功的案例。由金融机构发起和操盘的大量艺术品信托和基金因未取得预期收益,而陆续草草收场。而另一种艺术品金融形式的探索——文交所也因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控和管理机制而中途荒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理事研究员范勇就曾表示,“文交所的出现只是一个很偶然的因素发展出来的,完全没有参照过去成熟的金融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过程,因为金融市场早期的发展都是债券市场,而文交所一开始就发展的是证券化市场,所以就造成了管理上的真空,也没有相应的体系支撑。”

  为什么之前艺术品金融进行的各种尝试鲜有成功案例?孔达达认为,艺术品金融的发展,前提是要实现艺术品的资产化,而艺术品资产化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完善的艺术品评估体系和良好的艺术品流通性基础上。“因为一个资产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价格体系,那么这个资产就很难作为金融产品进行交易,并进一步在金融体系中流通和交换。”孔达达说。

  而事实上,据记者了解,尽管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及艺术品金融市场长远发展趋势看好,但目前始终未能全面介入艺术品金融市场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目前国内缺乏有足够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艺术品鉴定评估体机构。农业银行一位负责人就曾向记者表示,从近几年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对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已经越来越明确、细化,银行也在密切关注文化产业,包括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然而,由于银行金融机构缺乏专业的艺术品市场人才,以及艺术品评估系统的缺失,使得银行在现阶段仍然处于谨慎观望状态,不敢贸然大举介入。

  此外,艺术品流通性差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艺术品金融的发展。摩帝富艺术集团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黄文叡就认为,艺术品投资与艺术品收藏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利润点和思考模式都不一样,艺术品收藏首先要考虑的是艺术品的真伪问题,而艺术品投资则刚好相反,必须首先考虑艺术品的流通性问题。

  对于艺术品金融市场的未来,上海泓盛拍卖&赵涌在线董事长赵涌表示,随着整个生态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非常巨大。

  中国艺术品金融的探索与发展之路注定是曲折而复杂的,尤其是面对国内纷繁复杂的艺术品市场,要实现艺术与金融的全面融合,又岂是短短几件就能摸索出规律的?纵观国际上艺术品金融的发展,尽管起步很早,但真正实现规模化运作的成功案例也并不多,对于艺术品这种相对难以量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的标的,一切也还在探索之中。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