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资讯 > 鲍国强:怎样的古籍拍品才能惊动国家图书馆?

鲍国强:怎样的古籍拍品才能惊动国家图书馆?

时间:2019-03-28  来源:中国国家收藏网——引领   作者:guifeng

鲍国强:怎样的古籍拍品才能惊动国家图书馆?

在我国,古籍拍卖是近年才真正恢复和发展起来的古籍流通形式。20 世纪 80 年代,上海华东拍卖行曾举办过线装古籍的拍卖活动,但参拍的只有二十来册古籍残卷。为开辟稀有古旧图书及珍贵资料合理的流通渠道,北京中国书店从 1992 年开始尝试用拍卖的形式经营稀见书刊资料,首次为“92’北京国际拍卖会”提供古籍拍品,并取得了成功。1993 年,北京中国书店在北京第三届图书节期间成功举办“北京首届稀见图书拍卖会”。首次推出善本古籍专场的是中国嘉德拍卖公司。1994 年秋,嘉德公司推出了首届中国古代善本古籍拍卖会。拍卖会上,成交价和成交率之高都出人意料。随着我国拍卖业的兴起和发展,拍卖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成立,并纷纷涉足古籍拍卖领域,使得古籍拍卖业和拍卖标的物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古籍资源相对紧缺、古籍市场相对萎缩的状况下,拍卖这种纯市场经济形式可以发挥更大的杠杆作用来激发古籍市场需求和活力,提高拍卖委托人提供古籍拍品和拍卖公司经营古籍拍卖、征集善本古籍拍品的积极性,从而使古籍拍卖标的物的来源更加广泛多样化。作为国家总书库的国家图书馆,从古籍拍卖市场遴选缺藏的古籍文献,健全古籍特藏体系,是自身的基本职能要求,所以,国图古籍特藏部门一开始就十分关注古籍拍卖业的活动和走向,在认真做好其他渠道采选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古籍拍卖会,认真竞拍国图缺藏的古籍文献,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为了更好地进行国图缺藏的古籍竞拍工作,本文简要总结了全国古籍拍卖走势及国图的古籍竞拍工作,并提出三点有关国图古籍竞拍工作的展望和设想。

一、古籍拍卖走势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文化艺术品市场经营机制基本与国际接轨,其拍卖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其中古籍拍卖活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国家的市场经济政策保持不变,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拍卖机构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拓展古籍的拍卖市场,古籍拍卖涉及领域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也将越来越多地改变相关行业和人士原有的观念和思路。当前,古籍的拍卖活动呈现以下走势特点:

1、拍卖成为古籍流通的主要渠道。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我国古籍流通的主要渠道是:古旧书店销售、个体所有者出售、藏书家捐赠。自从 90 年代初拍卖活动重新进入国内市场经济领域,古籍迅即成为拍品的主要大类,并且以很强的势头持续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古籍主要流通渠道的地位。

以经营中国古旧书闻名的中国书店本来是图书馆和个人选购古籍的主要渠道,在已经掀起的古籍拍卖浪潮中,也当仁不让地跻身其中。他们不仅有丰富的货源,也有独到的经营眼光。1998 年经国家批准,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现在,北京中国书店的古籍流通工作不少转由拍卖公司来操作。

自 1994 年秋季于国内首创古籍善本拍卖专场,中国嘉德公司为此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项目做了大量的市场培育工作,并使此项目逐步成为其优势部门。至目前为止,以中国嘉德为首的全国各拍卖公司已举办过数十场古籍拍卖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颇受公私藏书界的关注。

在此形势下,原来古籍流通的古旧书店销售、个体所有者出售、藏书家捐赠的三大主要渠道出现了很大的分化现象。每个主要渠道中许多高质量的善本古籍转向了拍卖领域。这种现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在古籍流通领域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市场经济原则所必需的,对于拉近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价格与欧美文物艺术品市场价格的惊人距离,真实地再现中国传统文物艺术品的实际价值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是,这种现象的直接结果是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图书馆和个人选购所需古籍的经费支出,同时,古籍拍品成交价预测和贵重古籍选购操作的难度也加大了。

2、国宝级善本古籍参拍成为拍卖会的持续亮点。

由于国内古籍流通市场的日益成熟,善本古籍拍卖受到越来越多的公私收藏界重视,善本古籍的拍卖成交价持续上扬,频创新高,吸纳了大量的国宝级善本古籍参拍,持续成为各善本古籍拍卖专场的亮点。

国宝级善本古籍参加拍卖,其来源主要有二:

一是流失海外的国宝级善本古籍回归参拍。

由于清朝后期国力的衰败,列强侵入,使得我们大量的文物艺术品流到国外。自从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市场形成以后,大陆的文物价格迅速提升,与国际接轨,流失到海外的文物开始大量回流。历次古籍善本专场均征集到一些回流国内的善本古籍,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 1995 年秋嘉德专场上出现的宋周必大刻《文苑英华》、明刻本《铁崖先生古乐府》。两书均为香港收藏家陈澄中先生旧藏,50 年代中期,因生计问题,将此两种善本售出,归王南屏先生收藏,事隔四十余年后,复归祖国内地参拍。

自 2000 年开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形势逐步明朗,文物的回流又出现数量多、质量高的新形势,2002 年达到一个高峰,人们称之为文物回流年。在善本古籍方面,嘉德等拍卖公司古籍拍卖专场多次举办成功,为国际收藏界所关注,直接吸引了一些海外收藏家,将一些颇有影响的善本古籍送回国内投入拍卖市场。2000 年 4 月,流落海外达半个多世纪的翁氏藏书 80 种 542 册(其中宋本 11 种 156 册)回国拍参。这批善本古籍后为上海图书馆以 450 万美元购得。

随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日趋成熟,北京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化大都市,继英国伦敦、美国纽约、中国香港之后,成为第四个中国文物艺术品世界集散中心。其主要特征是,北京不仅一般的中国文物回流的数量多,质量好、价位高的珍贵文物回流数量也开始赶上或超过伦敦、纽约、香港。这也使北京拍卖市场成了回归的珍稀善本古籍集散之地。

二是流散或分藏民间的国宝级善本古籍现身参拍。

国家稳定的保护个人财产所有权政策和善本古籍持续在高价位落槌成交,也吸引了不少流散或分藏民间的国宝级善本古籍敢于现身,大胆参拍。

2002 年秋,中国嘉德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上,由上海著名收藏家钱镜塘收藏的《钱镜塘藏明代尺牍》以成交价 990 万元被上海博物馆买走,创下了中国古籍善本拍卖的最新世界纪录。

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日渐强盛,国家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在适宜时机参加竞拍或买断,将流失国宝收归国有,其中包括善本古籍。从目前形势看,流失海外的善本古籍以拍卖形式返还国内和流散或分藏民间的国宝级善本古籍现身参拍的机会还会不断出现。

3、善本古籍成交价逐步上扬接近其实际价值。

古书从“文革”中被废品站以几分钱一斤的价格撮堆收购(送到造纸厂化纸浆)甚至干脆拒收,到现在骄傲地躺在豪华大厅里等着槌声敲响卖出高价,不能不使人感慨变化有天壤之别。

鲍国强:怎样的古籍拍品才能惊动国家图书馆?

在 1994 年秋和 1995 年春,嘉德连续推出了中国古代善本古籍拍卖会。拍卖会上,成交价之高出人意外。比如两册清康熙年殿版开花纸的《周易本义》,80 年代末,古旧书店标价也不过二三百元,一上拍卖台,竟卖到九千多元的高价,令许多本来对古籍拍卖并不看好的人甚为吃惊。因此,自 1995 年后,善本古书,珍稀旧书,罕见资料(如图片、期刊)在拍卖场上的价格全面暴涨。尤其在“99’春季拍卖会”中,四册残本的南宋版《春秋经传》,由于珍贵稀有,极具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引起激烈竞标,终以 176 万元的价格成交,掀起一片热潮,创出当时中国古籍单件拍品成交的世界纪录。

这样的情形大约持续到 1996 年后,善本图书拍卖的价格有些回落。这其中一个很大原因是买家的成熟。他们对善本古籍的版本知识和实际价值的不断了解,逐步减少了善本古籍收藏方面的盲目投资。

1998 年,晚清著名藏书家常熟翁氏六世秘藏的南宋刻本《昌黎先生集》六册,从 45 万元追叫到 111.1 万元才告成交。在嘉德拍卖会上,一部清内府藏元版珍籍 190 万元成交。中国书店的宋版《欧阳文忠公集》残卷一册 64.9 万元落槌。上海国际商品拍卖公司与博古斋联手推出的古籍善本拍卖专场,人气十足,成交价往往数倍于估价,宋刻本《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礼记》十册,估价 75-85 万元,成交价高达 121 万元。

佛经也每每成为收藏市场的“亮点”。1994 年秋,明泥金写绘《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四册成交价 63.8 万元。1995 年春,清泥金绘《佛像人物》一册成交价 24.2 万元。

1997 年秋上海国商拍卖会,《佛说诸福田经》奈良、平安年间日本写本(相当于唐代时期)一卷,由 10 万元起拍,最终以 44 万元落槌。唐人写经和佛经中泥金写绘本,往往以孤本方式或册页问世,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书价大幅提升,并不等于所有古籍都能升值。综观当前古旧市场走势,最富增值潜能的是宋金元时期的善本。宋代的雕版印刷术刚刚走入成熟,距今年代久远,存世量也少,极具资料价值和收藏价值,非常符合古籍界常说的“三性”,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当时中国的印刷术也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水平。从清代起,就有不少收藏家开始将宋版书作为自己的收藏至爱了,向有“一叶宋版,一两黄金”之说。北京嘉德 98’春季古籍善本专场拍卖会,宋刻《大威德陀罗尼经》一册,成交价 13.2 万元。现在宋版书每册成交价都在十万至几十万元之间,其中有不少已经高于“一叶一两金”。90 年代初,宋版书大约 3 万至 4 万元一册,其价格每年以万元或更高的速度递增,可见其增值之快。

由于宋版书弥足珍贵,有宋版书的人大都不愿意轻易出手。特别是收藏家的宋版书,别说让他出让,甚至看一下都难。所以,一旦有缘与宋版书相遇,只要财力允许,下决心买下定是一条增值财路。金、元版书虽不能同宋版书相提并论,但收藏界一向认为,宋金元本同属珍稀善本。1998 年春,元刻《朱文公校正昌黎先生集》三册,估价 24 万元—26 万元,成交价为 56.1 万元。2001 年,金刻《玄都宝藏·云笈七签》一纸残叶,成交价竟高达 5.5 万元。

总之,纸张和印刷术都是中国人最为自豪的发明,作为那个时代见证的古籍无疑会得到更多的关注。目前善本古籍拍卖会几乎场场火爆,价格越拍越高,对于体现善本古籍的实际价值,活跃古籍收藏市场,吸纳更多的善本古籍参拍,缩小与海外文物艺术品市场价格的差距,有着很大的意义。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到,五至十年内,是我国古籍拍卖市场逐步成熟阶段,国内外准备注入古籍拍卖市场的资金将逐渐到位,也是善本古籍在拍卖会大量涌现的活跃时期,其间,善本古籍拍卖成交价位还有比较宽余的升值空间。

责任编辑:gui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