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资讯 > 列表
  • 2019-02-06 23:13:05

    土家族“民艺世家”的“非遗”传承路

    资料图:土家族民间艺术。 吴勇兵摄 农历除夕下午,55岁的毛方明再次喊上春节返乡的儿子儿媳,在家中一起熟习土家族撒叶儿嗬,希望你们能把这门古老艺术继续传下去。 土家族撒...

  • 2019-02-06 23:12:32

    武汉小伙“以铁为笔”十余载 绘制近万件民俗烙画

    记者近日走进85后小伙李常宪位于武汉昙华林的烙画工作室里看到,他正一手握着电烙铁笔,一手缓慢地转动葫芦,不出10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褐色小虾便呈现在这只3厘米高的葫芦上...

  • 2019-02-06 23:11:56

    被虚构的阿加莎真实人生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长期以来和《圣经》、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并列成为全球三大畅销读物,阿加莎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无疑举足轻重,这还没等到她老人家的作品进入公版阶段,影...

  • 2019-02-06 23:11:14

    年轻人何以支撑起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天地

    年画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手工木版年画渐渐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手工木刻年画的生存环境是这样的?它们的技艺与传承又是怎样的?从今...

  • 2019-02-06 23:10:23

    创新、传承、活化: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焕发光彩

    北京:传统年画在春节焕发新生 大年初一一早,在北京一得阁艺术中心举办的年画重回春节展览上,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年画项目的各地年画纷纷亮相。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添...

  • 2019-02-05 19:36:17

    忆年|西坡:头磕还是不磕,这是一个问题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同地域年俗迥异,年的背后展现给你的是一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史诗。澎湃新闻请讲栏目推出忆年专题,讲述那些年,那座城,那个村庄,那些与年有关的人和...

  • 2019-02-05 19:35:48

    薛庆国:100年前的阿拉伯人如何看中国?

    谢基卜阿尔斯兰 《中国之未来》阿拉伯语原文 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友好交往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在浩如烟海的阿拉伯古籍中,关于中国的记述十分丰富,其中既有曾经游历中国的阿拉...

  • 2019-02-05 19:35:21

    真正的诗人必须不断说"我不知道" | 纪念辛波斯卡

    维斯瓦娃辛波斯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波兰女作家,于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她一生创作了二十本诗集,公开发表的诗歌约...

  • 2019-02-05 19:34:56

    陆庆屹和《四个春天》:你对春节全部的怕与爱,他们都有答案

    这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和陆庆屹约在三里屯一家书店里聊天。他很忙,刚结束了长一个月的每天只睡三小时、睁开眼不知道是在哪儿的路演,原打算利用这一天的空档整理一下自己...

  • 2019-02-05 19:34:28

    王阳明:控制情绪就是修行,不惧困境就是境界

    王阳明曾与王纯甫书指出: 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 人在遭受巨大的人生波...

  • 首页
  • 上一页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下一页
  • 末页
  • 2892888